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

阿里概念炒濃 科網股齊震散

阿里巴巴同股不同權概念不為香港接受,前日更高調宣布決定棄港赴美,並啟動上市大計,令市場期待已久的科網巨擎來港上市願望落空,一眾科網股昨日齊被震散,龍頭股騰訊(700)急挫逾3%,市值一天內蒸發326億元;早前熱炒的阿里概念股亦告「玩完」。投資者亦由科網股,轉投濠賭股懷抱。
  阿里巴巴去年已開始與港交所(388)商討來港上市的可能性,但阿里提倡的「合夥人」制度,違反香港監管規例的「同股同權」原則,故未能獲證監會祝福。最終阿里於前日宣布,決定啟動美國上市大計。
  阿里來港夢碎,科網股昨日直插,與阿里鬥不停的騰訊,原本有望憑阿里來港上市而體現更高估值,最終未能如願以償,騰訊已經連跌4個交易日,昨日最低曾見538元,午後跌勢略為放緩,最終收報546.5元,跌3.1%,成交金額為56.49億元,為昨日最大成交額股份。該股連跌4日,市值合共蒸發1323億元。
  其他科網股亦不能倖免,第一視頻(082)、IGG(8002)分別跌4.9%及3%。
  早前熱炒「雙馬」概念股,均隨阿里不來港上市而「玩完」,憑阿里入股股價衝上的文化中國傳播昨日大瀉10.5%至1.54元;中信21世紀亦挫9.6%至4.97元。至於獲騰訊入股的華南城(1668),昨日跌2.7%。
  另外,由於人民銀行叫停虛擬信用卡及二維碼支付項目,導致支付股狂跌,中國創新支付(8083)急瀉20%,至0.56元、神州數字(8255)則跌6.3%。
  眼見科網股形勢不對,投資者亦未有流戀相關股份,紛紛轉投濠賭股懷抱,其中,銀娛(027)及永利澳門(1128)分別升4.4%及4.2%。銀娛成交額增至8.03億元,為昨日第5大成交股份。
 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表示,雖然科網股受到阿里巴巴不來港上市而受壓,但他相信投資者追捧科網股的意欲只是略為降溫,因為現時有動力向上的股份,僅得新經濟股份例如科網股、濠賭股和新能源股份,故此科網股稍為回吐是可以接受的;再者,阿里不來港上市,資金反而集中追捧騰訊,對該股更為有利。

大市未止跌 21200有危機

大市未止跌 21200有危機

上周港股備受中國經濟數據欠佳拖累,累跌逾千點;加上烏克蘭局勢緊張,大市昨日仍未見起色,低開45點,大市最多曾跌116點,低見21423點;午後跌幅略為收窄,收報21473點,跌65點,單計騰訊便已拖累恒指61點,全日成交縮至557億元。

   昨日內地股市造好,上證指數收報2023點,升0.96%;深成指升1.4%,收報7340點。內地股市回升,主要受國務院在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(2014至2020年)》內,提及推動城鎮化發展,利好水泥、建材和地產相關股份所帶動。國指亦受惠升34點,收報9333點。   受惠國策出台,水泥股受追捧,亞洲水泥(743)升5.9%,至5.88元;安徽海螺(914)亦漲4.7%。另一方面,新世界發展(017)上周五宣布「三供一」供股,集資最多約140億元,資金主要用作私有化新世界中國(917),昨日新世界發展股價昨下挫5.6%至7.81元,創兩年新低。連帶其他港房股亦跌,嘉里(683)、信置(083)分別跌2.2%及0.8%。

   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連敬涵表示,港股經過上周下跌後,昨日出現輕微技術性反彈,加上資金流入濠賭股,單計銀娛已貢獻恒指22點,抵銷部分科網股的跌幅。

   至於對後市的預測,連敬涵預期後市仍會下試低位,有可能觸及21200點水平,要等到本月底中資金融股公布去年度業績,才能減少市場對內銀及內險股的憂慮。

人民幣滑坡直指6.2

人民幣滑坡直指6.2
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昨日正式擴闊至2%,儘管中間價反彈,惟收報6.1781元(人民幣.下同),較上周五下跌279點子,是自去年四月以來低位。分析認為,隨着浮動區間擴闊,人民幣作為套息交易貨幣的吸引力下降,匯價短期內續有下跌壓力,上半年或下試6.2元。 昨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.1321元,較上周五高26點子,然而即期匯價不漲反跌,盤中最高見6.1500元,最低見6.1818元,較中間價低0.29%及0.81%,高低波幅相距318點子。

港找換店兌換差價大 昨日每百港元兌人民幣直逼80元關,未知是否首日擴闊浮動幅度,找換店的兌換價有較明顯差別,本報記者觀察多家銅鑼灣區找換店,個別人民幣買入價及賣出價分別為8.19及7.85,若兌換一萬元人民幣,兩者相差超過500港元。 信銀國際總經理兼財資市場銷售常務主管何志俊表示,在岸人民幣(CNY)匯價昨日早上受中間價反彈影響,表現穩定,惟海外投資者對人民幣看法分歧,踏入倫敦交易時段,人民幣沽盤湧現,令匯價急速回軟。 渣打香港外匯策略師張敬勤表示,內地經濟數據未如理想,加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及人行或會測試人民幣匯價下限水平,令人民幣短期內受壓。東亞銀行(00023)貨幣及利率交易部高級巿場分析師賴春梅認為,無論是CNY或CNH(離岸人民幣),今年上半年均有機會下試6.2元。

事實上,外電報道,不少投資者透過期權市場押注人民幣下跌,為歷來首見。有期權交易員表示,一年期人民幣認沽期權較認購期權錄得1.83個百分點溢價,為六個月來高位。 套息失色勢刺激沽盤 德銀認為,當CNH接近6.2元,不少結構性產品錄得實際損失,相關對沖活動將導致CNH較CNY轉弱。摩根士丹利指人民幣貶值,已觸發投資者對約值1,500億美元的結構性產品進行對沖安排。 滙豐認為,人民幣兌美元波幅擴闊,將導致人民幣失去作為套息交易貨幣的低波動度性,現匯及遠期匯價均可能出現人民幣沽盤。

王維基就流動電視播放制式問題,與通訊事務管理局隔空辯論。

Now Tv新聞截圖
Now Tv新聞截圖
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今日傍晚再召開記者會,回應通訊局今日中午記者會上的說法。通訊總監今午暗指王「誤導」公眾,王維基則指希望公眾不要被「轉移視線」,現時開台受阻的問題不在制式,而是通訊局沒有解答港視疑慮及局方疏於執法,沒有杜絕大廈違法接收無線訊號。
對於通訊局指出,局方早於1月24日的會議上已向港視指出,選用DTMB制式或會涉及廣播條例,王維基形容通訊局沒有說出故事全部;他指通訊局在會上並無明說什麼制式可以、什麼制式不可以使用,雙方表示同意會後再研究,但港視研究後向通訊局致信提出若干問題,通訊局均未回覆。
王維基表示,希望通訊局不要迴避將來會出現的問題,亦不要迴避其義務。王維基指控通訊局「迴避」的問題如下:
新電視機將含更多接收器
今日中午,有記者問通訊局現時建議港視轉用CMMB / DVBH模式,一旦將來流行接收到CMMB / DVBH訊號的電視機,持牌人會否又違反《廣播條例》。劉光祥回應,記者問題是假設性,電視機會加入流動電視制式技術「唔係好實際」,沒有進一步回答記者的問題。
王維基指出,今時今日在坊間買到的電視,全部內置有DTMB接收器;目前至少有一個國際品牌電視生產商,表明會研究加裝香港電視所選用制式的接收器,顯示這並非如通訊局副總監所講的假設性問題。
王維基更指,得悉通訊局曾致電電視生產商詢問此事,生產商表明有興趣研究。
王維基表明,港視可轉用DVB,但通訊局必須先澄清這一點:一旦1-2年後,可接收DVB訊號的電視機在港普及,通訊局會否要求港視停播、轉用另一制式,或再要求港視申請免費電視牌照?港視指上月已去信問通訊局,詢問這一點,但通訊局至今一直沒有答覆。王維基注意到,通訊局今日中午舉行的記者會上,記者屢次問到這一點,但通訊局均沒有回答。
執法不嚴 違法大廈可接收所有訊號
王維基指出,只要通訊局一直不執法,「有法不依」,則港視無論使用何種制式,均有掉入「不合法」的泥沼。王維基指自己是受害者,比喻指自己被小偷偷去錢包,但小偷逃走時將錢包遺在地上,警察到場不去捉賊,卻指王維基亂拋垃圾。
王維基解釋,港視擬用的方法,是各個住宅利用個別接收器接收訊號,但香港電台、無綫、亞視的接收模式,是利用大廈的公共天線;大廈的公共天線接收訊息後,會透過一個過濾器阻隔不合法的廣播訊號,只向各住宅傳送合法的如無線、亞視及香港電台電視的訊號。
但一些舊樓、唐樓等大廈的管理處,不按法例安裝過濾器,使住宅可接收到其他不合法頻道。
王維基引通訊局聲稱,現時的電視毋須使用額外接收器(機頂盒等),就可接收港視擬使用的DTMB訊號。王維基指這是錯誤的,港視曾作實地測試,合法裝有過濾器大廈的住戶,均不會接收到港視頻道的訊號,但違法的、沒有安裝過濾器大廈的住戶卻可以。
王維基指出,無論港視使用何種制式,都會因為上述違法大廈的存在,而變成非法廣播。被問到昨今兩日的指控不同,是否前言不對後語,王維指現時違法大廈亦可收到中移動的CMMB訊號,因此昨日指控通訊局不監管「上一手」卻監管港視,問題不在港視和中移動的制式不同。
「一路以來,都係咁做,今日不合法的做法,(中移動)都係山頭傳送CMMB制式,點解你通訊辦唔去執法,點解牌照去到我呢到,先有咁嘅問題,點解你唔早啲講?」
王維基強調,在1月24日與局方開會時已提及執法問題,當時局方與會人員還建議他考慮加密訊號,使公共天線不能接收;但港視之後發律師信要求局方就這一點作出說明,就一直不獲回覆,通訊局在今午的記者會中亦無提及執法的問題。

【晚上九時更新報道】
至於是否「超過5000個住所收到信號就違法?」香港電視今晚在facebook專頁發佈圖片,指出法例的漏洞:
「......好簡單啫,只要所有大廈公共天線都依法裝哂Filter,就無住所會收到流動電視信號。好心通訊局就認真執法啦,唔係我哋港視就真係開台無望喇!
P.S. 通訊局同學,究竟用咩制式先可以用足十一年又唔會俾政府拉閘封鋪呢?」
圖:香港電視 facebook
圖:香港電視 facebook

香港政府就《版權條例》草案的修訂向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,建議將部分特定作品可考慮豁免刑事或民事責任,包括「惡搞」、諷刺時弊的改歌、截取圖像和錄像但無改動原作等。

政府就版權條例草案的修訂,向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,就如何處理戲仿作品,擬訂立法建議。政府在文件建議將部分特定作品,可考慮豁免刑事或民事責任,包括「惡搞」、針對時事的改歌詞、經修改而又能製造出滑稽和誇張效果的作品等。有關會議將於下週二舉行,政府表示現時沒有立法時間表。
文件又提到,在互聯網上積極提倡「二次創作」的「版權及二次創作關注聯盟」,提倡在採用公平處理豁免的同時,應於《版權條例》當中新增條文,為非牟利或非在業務過程中發布的「個人用戶衍生內容」引入版權豁免。但政府說「個人用戶衍生內容」並未有一個廣獲接納的定義,暫時傾向不會豁免,強調會根據國際版權法發展,將來可能再作修訂。
個人用戶衍生內容(User-generated content,簡稱UGC)概念源自加拿大,指二創作品如符合非牟利或業務用途而製作、參考的原作無侵權及沒有傷害原作的版權利益,以及二創作品發佈時不會取代原作的市場等,上述均可定義為「非牟利或業務用途」的UGC。
文件建議探討某些特定個案,可考慮獲得「特別處理」,即豁免刑事或民事責任,包括以下作品範例:
混搭/重混/選錄
改圖/改片
挪用藝術
同人誌
同人小說
惡搞
截圖/截片
串流播放電子遊戲過程
家居生活錄像
上載認真演繹他人版權作品的表演
舊曲新詞
改編
翻譯
除此之外,改歌詞等用作評論時事的作品、經修改而又能製造出滑稽和誇張效果的作品、截取圖像和錄像但無改動原作、或構成實際程度的複製作品等,亦考慮可獲得「特別處理」。
不過,政府亦指有部分作品範例難以找到充分的理由作「特別處理」,包括上載認真演繹他人版權作品的表演、以及未經許可上載的翻譯和改編作品。
港台引述政府發言人說,修訂主要是考慮獲豁免的作品,不構成替代原作品的成份,又說經修改的作品,即使在網上點擊率和受歡迎程度比原作品高,亦不代表取代原作品,所以不構成犯法。

有香港女網民以交友程式約會網友,被大陸網友指「貨不對辦」並將其照片在微信等社交網絡瘋傳,事主成為被恥笑對象後,主動上報抱怨遭網絡欺凌。

來自中港台的網民,近日就一名20歲港女的相貌掀起一場罕見的網絡風暴。事件中的女子早前在手機交友程式結識異性,怎料赴約後,疑有人嫌她不美,竟將當天偷拍她的照片放上網嘲諷,不但指她「貨不對辦」,更形容她是騙徒。結果照片一天內傳遍中港台,充滿譏諷的言語充斥各大網絡。事主不堪遭各地網友集體欺凌,報警卻不獲受理,悲嘆自己尊嚴蕩然無存「你可以說我醜,但我沒騙人啊!」她只求網民還她一個公道。
自稱樣貌平凡的D小姐(化名),今年20歲,她像很多少女一樣,喜歡使用一些手機程式如「遇見」「Say Hi」「陌陌」等結識異性,她強調純為交友,不涉色情,她平均每周約一兩名男網民見面,但近日一次交友卻令她墮入痛苦深淵。

搭港鐵覺得被偷拍

上周五,她在灣仔駱克道約會一個「陌陌」認識的懷疑內地網友,對方外貌普通,身旁有另一名男性友人陪同,見面後不久,該男友人不斷拍她的照片,其後便離開。稍後,她與男網友去酒吧「飲嘢」閒談,之後各自付賬離開。D小姐向記者稱,雙方在見面過程中沒有發生爭執等不愉快事情。
至本周一,她突然發現自己在「陌陌」的關注人數激增三倍至8,000人,細看下,她驚覺自己當日被偷拍的相片已在中港台各網站,包括微信在內的社交網瘋傳,成為被譏笑對象。
有網友譏諷她是騙徒,因相片與真人相差太遠,有人更謔稱今次是「大陸男生約X中招」,連她facebook部份朋友也瘋狂按讚或分享這些相片。D小姐向記者稱,她曾經報警,但警方指不涉刑事拒受理,她惟有掩耳盜鈴般刪去facebook知悉此事的朋友。
她自稱飽受困擾,連搭港鐵時都總覺得有人用手機偷拍她,更怕照片會影響她見工。朋友曾安慰說「唔緊要,好快過,香港人很善忘」,她卻執意要討回公道:「你可以話我醜,每個人審美觀不同,冇人完美,我唔敢話我完美,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尊嚴。」她悲嘆:「我知香港有言論自由,但可唔可以有番少少道德?」
有網民質疑她改靚相騙人,D小姐堅稱沒有,只是用最佳拍攝角度拍出最美一面「只係呃視覺效果……邊個唔想畀最好一面人哋睇?」對於部份自拍相太性感,她解釋是個人風格,強調已在相片下方的簡介位寫明「姐不是白富美,姐只是肥矮醜」。網民看她是笑話一則,但她指自己看見網絡世界的缺德,她公開事件只是希望「唔好再有下一個受害者!」

《蘋果日報》披露資深兒童節目主持人譚玉瑛將不獲無綫續約,網民紛表婉惜。

由82年《430穿梭機》到今日《放學ICU》,由18歲開始做到半百之齡,譚玉瑛將青春全奉獻給無綫兒童節目,可惜,譚玉瑛姐姐年代快將結束。據悉無綫計劃改革兒童節目,要主持年輕化,決定踢譚玉瑛出局,一方面要她轉合約形式,由主持變成顧問,僅間中「出吓鏡」,但同時卻又遲遲不跟她洽談新約,疑採拖字訣,讓本月底約滿的譚玉瑛變成「自然流失」,譚玉瑛昨無奈說:「其實呢一日始終都會嚟。」
在無綫主持兒童節目32年的元老級人馬譚玉瑛姐姐,多年來不止一次被傳遭無綫踢出局,但最終譚玉瑛仍幸保不失繼續留低。然而,本報接獲消息指無綫近日再度向譚玉瑛開刀,要將她飛出兒童節目主持行列,本月底約滿後不再續約。

「呢日始終會嚟」

記者昨致電譚玉瑛,她承認本月底約滿無綫,並說:「上個月公司想同我轉合約,係Sandy(余詠珊)同我講,但傾過一次之後冇再傾。佢想請一啲比較年輕啲嘅主持,想我做顧問。」是否不再在兒童節目亮相?譚玉瑛說:「可能佢未諗得掂,佢話耐不耐出吓鏡,但就轉做顧問畀意見個節目點樣發展。」
譚玉瑛透露當日余詠珊強調不會減她人工,是否接受做顧問?譚玉瑛說:「要睇吓條件係點,我唔會抗拒,因為就算我自己唔再做幕前,我都想個節目有好發展,因為自己做得太耐,有感情。」
對無綫這個安排會否感到難受?譚玉瑛未有正面回應,只說:「都幾突然,突然間有種『咁呀?』嘅感覺。舊陣時係talent(藝員部)傾,但今次talent話要搵Sandy同我傾,Sandy又好忙。」但另方面有傳無綫決定不再跟譚玉瑛續約,讓本月底約滿的她「自然流失」,譚玉瑛說:「藝員都係被動嘅,我又可以點呢?其實以前都有傳過我會唔做,我諗……我都係睇吓公司決定點。」
為無綫盡心盡力多年卻落得如此下場,會否灰心、不開心?譚玉瑛無奈說:「其實呢一日始終都會嚟,重整心理,再過嘅日子可能唔同咗。我都照平常咁做番自己嘢,唔好畀一個未知道將會係點嘅事擾亂自己生活。不過我就希望可以清楚啲知道件事將會點做,咁對大家都好啲。」